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文化理論專題討論
Seminar on Cultural Theory 
開課學期
110-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臺灣文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蘇碩斌 
課號
TwLit7112 
課程識別碼
145 M106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國青324 
備註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循思想史的脈絡研讀20世紀在西方開展、具有左派內涵的文化理論思潮。「文化」一詞隨著現代社會的發達而趨複雜,就如Raymond Williams所稱是「當代社會最複雜的兩三個詞彙之一」;人類歷史上,文化至少有過「高尚的精神修養」、「精緻的藝術作品」及「獨特的生活方式」三種社會期待。因此,雖然文化被期待是可以拯救庸俗的藥方,然而,何謂待拯救的庸俗?什麼是有效的藥方?不同的文化理論、有不同的設定、也驅動不同的社會實踐。
本課程想要掌握的文化理論,是源自馬克思理論渴望解放人類的異化困境、但又不滿於馬克思對於「存在狀況決定意識」的命題設定──亦即〈就是渴望「以文化帶來解放」的幾個學派,包括:德國法蘭克福學派、英國伯明罕文化研究學派,以及符號學底蘊的法國後結構理論群。
期望透過這些左派思想工具,期待有助同學思考,除了政經的、實質的革命之外,文化如何能開展力量、解放人類! 

課程目標
能利用文化理論掌握文學及社會學的交錯、
能掌握文化理論思考現代及後現代的脈絡、
能落實文化理論企圖解放人類社會的初衷。 
課程要求
一、課上導讀:第4周起輪值導讀教材,每篇20分鐘。導讀人製作大綱(建議2頁),整理該文的問題意識、文章構成、論證推進、結論(可借助各種中譯本,但務須根據原典導讀,遇有重要或可疑字句,應加註英文;另可以提出自身或二手的批評與感想,但請置放在註腳以做區隔)。
二、課後筆記:第4-17各周選取至少一篇原典撰寫閱讀筆記(包括摘要及心得,至少700字,無上限),於指定時間上傳CEIBA。
三、期末作業:運用本學期講授的理論(至少一種),撰寫字數8,000字以上的報告,可有二種形式:A理論概念操作:選取思想家的概念進行理論討論,例如巴赫金的眾聲喧嘩、阿多諾及班雅明對革命大眾的想像、符號價值的理論演變;B理論應用提案:將前述理論概念操作應用於文學或文化現象,形成一個研究議題,概述理論切入的意義、方法的設計。(*注意:評分重點是「A理論概念操作」)。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各周教材將選輯為讀本,於課堂前提供給同學。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間導讀及討論 
30% 
 
2. 
期中筆記 
30% 
 
3. 
期末報告 
4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課程說明 
第2週
  文化理論的社會學脈絡 
第3週
  放假 
第4週
  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工業批判 
第5週
  Benjamin論藝術與大眾 
第6週
  伯明罕學派文化研究 
第7週
  Geertz的符號式文化詮釋人類學  
第8週
  放假 
第9週
  Saussure及Barthes的符號學 
第10週
  Bourdieu 的場域與象徵資本鬥爭 
第11週
  Foucault的知識與權力論 
第12週
  Lefebvre and Debord論日常生活的景觀化 
第13週
  Budrillard與Vattimo論後現代文化 
第14週
  de Certeau與Scott論弱者與抵抗 
第15週
  Mauss與Bataille論禮物與犧牲 
第16週
  Bakhtin論節慶與重生 
第17週
  期末綜合討論